Resources

安居资源

石工号子

石工号子

非遗传承:

曾清亮传承谱系 

第一代  曾辉林  男  1922   1940  师传分水镇曾家沟村

第二代  曾清亮  男  1963   1979 师传分水镇曾家沟村

唐武光传承谱系

第一代  唐吉祥  男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师传 分水镇曾家沟村

第二代  唐光恩  男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师传分水镇曾家沟村

第三代  唐  荣  男  1935            师传分水镇曾家沟村

第四代  唐武光  男  1945          1953师传分水镇曾家沟村

第五代  龙中列  男  1964          1984师传分水镇曾家沟村

黄春华传承谱系

第一代  王安国  男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师传分水镇黄桷桥村

第二代  谢志安  男  1984           师传 分水镇黄桷桥村

第三代  黄春华  男  1933          1951师传分水镇黄桷桥村

第四代  蒋兴全  男  1947          1967 师传分水镇黄桷桥村

王永贵传承谱系

第一代  曾辉林  男  1922          1940师传分水镇曾家沟村

第二代  王永贵  男  1945          1970 师传分水镇曾家沟村

非遗介绍

        分水镇的石工号子可算是原滋原味,别具一格。在打石、撬石、抬石的劳动过程中,在用石头铺路、修桥、筑堤、筑坝、建造房屋时,人们都在哼唱或吆喝。这种号子的种类繁多,腔调丰富、风格独道、韵味独特,最早传唱的人可唱九十二腔,八十二调。现在流行传唱的有: 大锤号子、拗料号子(又分大石料、小石料)、抬石号子、转转腔、大五声、大帮腔、四平腔等七种。代表性传承人曾清亮的石工号子具有创造性。在唱腔不变的前提下,唱词内容随着社会的变革而灵活改变着。这是他近年的一首大锤号子:“ 太阳出来红满天,爬上石包打台间,打一锤来吼一声,石头分成两半边。改革开放政策好,不愁吃来不愁穿莫嫌我是打石匠,幺妹嫁我福不浅。”号子雄浑朴拙,情意绵绵。

分布区域:

      遂宁市安居区分水镇位于东经105°14',北纬30°19',亚热带季风气候,距遂宁市52公里,距安居区17公里,西靠乐至县石佛乡,南邻乐至县蟠龙镇安岳县八庙乡,北靠中兴镇,东接东禅镇。全镇辖24个村1个居委会。面积66.27平方公里,现有人口4.2万人,主系汉族。分水镇交通便利,国道318线纵贯全境,境内地貌属典型的丘陵地貌,土壤属蓬莱土组。土地肥沃,物产丰富,盛产水稻、棉花、油菜、玉米、小麦、红苕等。该镇最高海拔为442.7米,最低海拔为312米,平均气温摄氏17.2度,年均降水量997毫米,无霜期300天左右,全镇植被茂盛,水资源较好。

历史渊源:

        石工号子历史悠久,源远流长,起初,人们在利用石头修桥、铺路、修堤、筑坝、雕塑物体和修建房屋等,在打石、拗石、抬石劳动过程中,人们进行着哼唱、吆喝,以便用力一致,从轻唱至四言八句,到编成歌谣传唱,到形成了石工号子。明代至解放初期,石工号子逐渐成熟完整。安居区分水镇的石工号子,虽没有足够的文献资料记载号子内容,但通过一代代老石匠艺人口口相传,至今还保存着最原始的石工号子的味道。

主要特征:

         安居区的石工号子形成后,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,形成了如下基本特征:

        (1)具有很强的与石工劳作相伴的特征;

        (2)具有易于传唱的特征;

        (3)具有很强的历史时代性;

        (4)富有民歌风味;

        (5)具有本土农村风格;

        (6)可适用舞台表演的劳动场面;

        (7)有很强区域独特性的传唱风格;

        (8)有体现劳动人民本色、鼓舞劳动势气的特征;

        (9)分水镇的石工号子有流传性、普及性的特征;

       (10)具有优美、朴实的乐感特征;

       (11)具有可创作性的特征;

      (12)具有唱腔粗旷悠扬的特征。

重要价值:

        具有上述特征的石工号子,在遂宁地区占有重要地位,是遂宁市安居区的优秀民间音乐文化,更是遂宁地区的民间音乐流传的缩影,其价值主要有两点:

         一)学术价值。在中国四川音乐史中,川中遂宁安居的石工号子流传已久,对安居石工号子的发掘、抢救和保护,将带动和促进川中民间音乐文化的发展,对丰富和完善中国音乐史都将产生一定推动作用。

        二)实用价值。石工号子是在劳动中产生的歌曲,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,不但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,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素质,而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,都将产生积极作用。

存续状况:

        石工号子在安居区委、区府和分水镇党委、政府的大力扶持下,作了许多发掘、抢救、继承、弘扬工作,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。

        一)石工号子难以生存,社会发展使石头利用价值发生了变革,特别是钢筋、水泥、砖代替了石头的利用率,上山打石的人日益减少,学石匠的手艺人已很少,学唱石工号子的人就更少了,传承人也更是渺渺无几。

        二)传唱号子最多的老石匠艺人渺渺无几,石工号子老石匠相继去逝,石工号子因没有传承人而面临失传,难以得到传承。

        三)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经济发展,人们文化生活日益丰富,审美需求提高,唱流行歌曲人多,唱劳动石工号子人少,石工号子传唱举步维艰,濒危状况难以改变。

        四)现代工程全部使用机械化操作,人们在劳动中已很少使用号子,石工号子使用者更少,处于濒危状态。

相关实物或文化场所:

        《抬石号子》、《大锤号子》、《转转腔》、《四平腔》、《大五声》、《大帮腔》、《高山声》、《落魂腔》、《吆石号子》、《撬石号子》等30余首。

 

 

非遗视频集合

非遗信息没有发布视频信息.

非遗活动

非遗信息没有相关活动.

版权所有©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安居文旅云 2020-2024      川ICP备18016727    访问量: 1839120 人次